中山拼团购房232群(66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41人申请入群

楼市大变局:从碧桂园困境说起

发布时间: 2018-07-05 10:14:16

来源: 股市德云社

分类: 行业动态


曾经因高周转而成为业界标杆的碧桂园,近日迎来策略改变。

近期,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称,碧桂园“全覆盖”项目内部已明确叫停,暂不对外宣扬。

所谓全覆盖项目,指的是在三四五线城市所有县城、发达镇区都要有碧桂园的项目。碧桂园此前发布通知,要求各区域公司要下沉至管辖范围内空白地级市及县城、镇区等。

受消息影响,碧桂园港股今日下挫近6%,领跌蓝筹。

六月以来,楼市政策频出,力度空前。在风向转变的大环境下,陷入困境的不只是碧桂园。

开发商集体“自保”现金流

消息称,碧桂园目前工作一切围绕现金流转,合作项目中不能“操盘”的一概放弃。

所谓房产项目操盘,指的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,营销、工程、设计、开发报建等步骤运营节奏及节点均按照开发商接受的方式进行。

以碧桂园为例,企业要求三四线城市项目拿地即开工,并坚持“456”原则,即4个月开盘,5个月资金为正,6个月回笼资金将投入新项目。

(在“456原则”下的碧桂园速度)

如今,碧桂园数个区域多个合作项目正在进行退出,退出项目均为非操盘项目。

另有碧桂园内部人士表示,只要达不到碧桂园高周转的节奏,项目宁可不做,现金流为王。不仅如此,为了实现现金的快速回流周转,有的项目哪怕利润转负,也要抢现金流。

碧桂园总裁莫斌在3月20日的业绩会上宣布,2018年不设合同销售目标,将根据市场情况推出货量,继续实现增长。

碧桂园并非唯一一家将重点专攻现金流的房企。周一彭博社称,绿城正要求员工“全面”加速资金回笼,要求员工加快销售,坚决执行“早销,多销、快销”的策略;对于不受中国限价政策影响的项目,要争取把原计划2019年供货的房源提前至2018年开盘销售;严格控制付款。

“高周转”下的成就与隐忧

前段时间,万达女高管坠楼引起热议,当时就有一个流传的说法:生不进恒大,死不进万科,生死不进碧桂园。

毕竟,目前房地产主流模式已经转变为以碧桂园为代表的高周转,速度就是生命,“女人当男人使,男人当牲口使”成了房地产工作的标签。

据碧桂园内部员工向媒体的爆料,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集团“高周转”专题会上表示,“任何部门都要围绕高周转,为高周转让路”。杨国强还给出具体指标:项目从拿地到开盘周期要缩短至5个月甚至更短时间。在一些项目上甚至要做到拿地3个月开盘,仅是行业平均速度的1/3。

杨国强在公司内部发文称,如果一个优秀的规划设计师拿36万元每年,每月3万,十天1万。如果下午下班后接到规划图要设计,找5人通宵做出来后,连续两天假补休,也是5人×2天=一人10天,即付出一万元设计工资而已。他希望公司员工以此为追求,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。

杨国强这段话刚说完,就被段子手吐槽了。“一个地产老板的思维:一个女人生一个孩子要十个月,所以十个女人生出这个孩子只需要一个月,加加班还可以压缩到两个星期……嗯,给你五个女人,一个月后我要看到这个孩子。”

碧桂园带头,整个行业都进入高周转运作模式,并创造了傲人的业绩。数据显示,房企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一路高歌猛进,甚至创出了史上最高记录。

今年上半年,碧桂园、恒大、万科等中国十大地产商销售近2万亿元,日均销售额第一次 突破了100亿大关,达到108.9亿元,去年同期日均销售额为85亿元。

根据中国基金报的统计,从地产销售额来看,2018年上半年位列榜首的就是碧桂园,达到了4136.8亿元,平均日赚22.9亿元。碧桂园的大部分房产在三四线城市,正好是上半年热销的主要领域。

(数据来源:中国基金报)

然而,高周转率背后,房屋质量却成了问题。6月25日,央视新闻报道称上海一在建小区坍塌,造成几十名工人被闷在里面,1死9伤。目击者称这是碧桂园的小区。

此外,高速运作下企业的规模做大,也带来了负债问题。碧桂园2017年度总负债9330.57亿元,负债总额相比2016年总负债5000多亿增长了几乎一倍。但碧桂园负债率不降反升,高达88.89%。

企业的高负债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。5月28日,上交所发布的信息显示,碧桂园拟发行的200亿元小公募公司债再度中止。而早在2月7日,该公司债项目就曾被更改为“中止”状态。

回顾碧桂园过去这两年,几乎什么省市地区都要盘踞、什么地产项目都要做,全面撒网,布局广泛而平衡。然而眼下企业的规模和负债已经趋于失衡,碧桂园何以填满逾9亿的负债?

楼市正在发生什么

不仅是碧桂园,房地产整个行业都建立在高周转运作下。企业必须快速拿地、快速销售、快速回收、快速拓展新项目,才能保证资金及时回笼。也因此,开发商普遍杠杆率高,看似风光的业绩背后,埋伏着高额债务的雷。

2018年一季度末,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4.1万亿元,136家上市房企负债算计超越6.58万亿元,平均每家负债高达484亿元,这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为79.1%,有35家资产负债率超越80%红线。

雪上加霜的是:2018、2019是开发商的大规模的还贷高峰期,2018年房企到期债权额度达3300亿br />

在18年监管趋严、融资受限的大环境下,那些高杠杆、高负债的企业,要么已经爆仓,要么正在爆仓的路上,房地产业正是带头者。

不仅如此,六月宣布的棚改货币化卡死,也为打击了地产行业的高周转模式。棚改货币化本来是这些区域楼市暴涨的最大由头,甚至创造了贫困县的万元房价。如今这些区域楼市进入漫漫阴跌,原本指望靠三四线楼市业绩翻身的房企,也不得不加大资金回笼的步伐。

原先18年碧桂园的重要战略是:快打快出的三四线城市闪击战,实现县镇全覆盖。而争抢三四线城市的大战已拉开帷幕,恒大也已进场。资料显示,截至去年底碧桂园共经营1468个项目,覆盖30个省、220个市、768个县镇区。按地理位置计算,约58%的销售来源于三四线城市。

棚改政策如果暂停落地,房价上涨预期回落,楼市的成交不活跃,项目也就难以出售,房企急着收回资金弥补高额债务的大坑。

结语

地产业从高周转到资金回笼,背后折射的是楼市政策变化。

起初,棚改货币化、人才引进政策推高房价,让企业布局入场哄抢,推高房价上涨,百姓摇号买房。

而后,棚改货币政策暂停,多地项目烂尾,开发商纷纷自保现金流,留下一地鸡毛。

似乎无论哪个阶段,都有人的生活轨迹被改变了:前者对应的,是无法承受高负荷工作而坠楼的房企员工、豆腐渣工程下的受害者;后者对应的,是无房居住的拆迁户和三四线楼市的接盘侠。这些平民百姓,才是房产大环境变动的买单者。

这样想来,是不是有点悲哀呢。

责任编辑: huangqitong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